34小说网 > 明末称雄 > 第714章 阁院之争

第714章 阁院之争


正月里,京师的灯节比去年更加热闹,官吏士人,商贾百姓,都兴致昂扬的逛着京师的灯市,欣赏着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美景。

        就连紫禁宫里,内务府也在年前就开始准备,甚至各宫嫔妃们也带着自己的宫人内侍一起参与进来,新年期间,紫禁宫中,各宫也举行了别开生面的赛灯会。

        太上皇的皇极宫,皇太后的慈宁宫,皇帝的乾清宫,皇后的坤宁宫,还有四妃九嫔等处,难得有这样热闹的机会,各宫上下都很是积极,正月里,紫禁宫中也是各式花灯争彩。

        三十那天晚上,刘钧还在午门摆开了御宴,率后宫嫔妃与文武百官勋戚贵族们一起欣赏那欢乐的气氛。

        从正月初一起,京师就一直下雨,一场大雪夹几场小雪,雪还未化接着又是大雪。

        都说大雪兆丰年,大雪对于农人来说这是好事。大雪会冻死土地里过冬的许多害虫虫卵,同时雪水里据说还含有一种对农作物极有益的元素。有这样的好处,因此虽然大雪带来的寒冷和一些不便,大家也都不那么在意了。

        过了年,刘钧的儿女数量也增添了不少,如今已经有十一个儿子,十三个女儿。年轻的汉天子开枝散叶的能力确实惊人,这也利益于皇帝那宠大的后宫。到现在,皇帝的后宫里,嫔妃数量都早超过了三百之数,哪怕其中许多都是蒙古、女真、朝鲜等外族女子,但毕竟数量摆在那里,有些嫔妃甚至只被皇帝临幸一回,就幸运的怀上龙种的。

        儿女多了,也是好事。

        对于刘钧来说,儿女多了,选择的机会也多了。帝国如此庞大,将来自然需要一个优秀的继承人,儿子多,才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年长的皇长子刘和坤年后就四岁了。皇次子朝鲜郡王刘和垣年后也三岁了,皇子们的教育问题也摆在了面前。

        刘钧已经决定,以后皇子年满三岁,就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皇子们每天得到外廷接受教育。并且渐渐的不能太多时间跟生母生活在一起了。到了六岁后,就得正式接受寄宿式的教育方式,每周五天得在外廷读书,并且生活在宿舍里,一周只有两天允许回到后廷生母的宫里。

        他绝不愿意自己的皇子。最后成为那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对外界并不了解的皇子。教育,自然得从小做起。

        甚至等他们在宫里读完小学课程后,就得正式出宫到宫外的学校里读书。

        对于女儿们,刘钧倒是比较宽容,在这个时代,不管他想法多么超前,公主们也不可能得到继承权,因此对公主的教育要宽松一些。书是要读的。但没必要那么严格。

        陆皇后和李贵妃都有些不舍,孩子才三四岁,就得每天去读书上课,可这事情没得商量。刘钧只用了一句话就让她们没话说了,不同意,那么两皇子从现在起就将被废为庶人,永远抢劫继承权。做一个庶人,便不需要那么辛苦。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只是不为非做歹,刘钧可以让他们做一辈子富贵闲人。

        年后。梅清的孝期也将过了。

        出乎刘钧意料的是,李贞去信湖北,结果年前收到了梅清的回信。梅清拒绝了入宫,她向姐妹李贞提出。希望她能帮她向皇帝转达她希望回军队的打算。

        梅清希望重返军中,而不是入宫做一个贵人嫔妃,这确实是让李贞很想不通的事情,倒是刘钧很快就理解了。梅清是个很要强的女子,可她现在入宫,宫中这么多嫔妃。她也仅能做一个品级不高的嫔妃而已。

        她心里对刘钧确实曾有好感,现在也依然还有,但入宫也数百个女人分享一个男人,并不是她的性格。

        刘钧并不喜欢强迫别人,她尊重梅清的选择,虽然他心里确实有些遗憾。

        他同意了梅清重返军中,下旨让她先入京,进讲武堂先进行一年的进修,然后再下部队。

        梅清的选择,只算是一个小插曲。

        一年之季在于春,龙汉二年过去,龙汉三年来临,朝廷也有着更多的事情要忙碌。

        身为一国之君,刘钧并不会事无巨细的去忙,他只抓大方向。但就算如此,也绝不轻松。新年一过,南方的战事全面展开。但这事在朝中,也还算不了当前第一件大事。

        新年刚过,朝廷第一件大事,就是朝廷中枢格局的正式变动。

        内阁全面总领行政,新设御史大夫统领帝国司法系统,以及新增设的帝国参众两议院,这无不让许多头次知道这一变动的官员们大为惊讶。

        这个变革的正式消息是在总理会议上宣布的,皇帝亲口宣布,然后首辅立即赞同。皇帝和首辅的一唱一和,让其它的总理参政们都有些撒手不及的感觉。

        几乎毫无疑问,这个皇帝和首辅连手推出的中枢官制变革计划得到了总理会议的通过。

        首辅袁继咸依然领导内阁,但权力却比之过去大了许多,过去内阁群辅制度,现在却完全是首辅负责制,其它的次辅和群辅,完全就是他的佐贰和副手们了。

        同为三大系统之一的司法系统,新设的御史大夫一职,皇帝直接交给了刘宗周。这位原先丁优守制在家的前朝顾命大臣之一,最终还是接受了大汉天子的诏书,赴京就任。刘钧选了刘宗周来做这第一任御史大夫,也是因为刘宗周这人的性格和品性,比较固执,但也算是众臣里比较能坚持比较有操守的了。

        刘宗周主掌御史台,统领都察院和大理寺。

        原左都御史倪元路没能担任御史大夫这一职务,而是被刘钧调到了议院,授为参议大夫。原内阁大学士姚明恭因年迈辞去内阁职务,刘钧授他为众议大夫,主持众议院,其实也就是安排他去那里养老挂个名。

        这三大系统设立分离后,原来京中的各部衙也都分别归属。各部寺司署局,都划归内阁统领。

        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东厂则都划归到御史台。

        六科和中书官员多转为参议员。

        总理处和军机处这两个特别衙门依然保留着,他们继续做为皇帝的行政和军事咨询顾问机构存在。

        而枢密院不隶属三大系统,单独存在。直接隶属皇帝。

        内阁首辅、次辅、御史大夫、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参议长、从议长、左枢密使、司礼监提督九人加总理参政衔。

        左右枢密使、兵部尚书、总参谋长、直隶总督、侍卫亲军提督、九门提督七人加军机参赞衔。

        有皇帝和重臣们的支持,这次最上层的改革倒是推行的很顺利,很快,三大系统分家。各部衙各自隶属新的上级。

        人员的变动不大,袁继咸继续是首辅,次辅则以原民务卿李邦华升任。而下面的七个群辅,则以吏、兵、礼、刑、工五部尚书以及财务卿和税务卿兼任。

        议院也迅速的成立了,参议院一百名参议员直接满额。众议员一千名额,也很快就都授满了,众议员的名额充分的按照皇帝的意思,是要让士农工商各阶层的都参与进来,参政议政,因此既有退休的高级官员,也有一些未出仕的进士举人,还有一些乡绅地主、商贾,甚至是工匠和农夫。也有一些蒙古的诸侯,还有比如僧道代表等等。总之是各式各样的人都有。

        接到众议员授封者,都十分高兴,尤其是那些地主、商人、工匠、农民、退伍军人等等这些本来地位不高的人,全都兴奋不已。

        忙忙碌碌的,正月里,京师是热闹不已。

        百姓们白天看报纸,热情的讨论着朝堂格局的变化,晚上则又携妻抱子的去逛灯会。

        新的内阁设立了,新的参众两院也设好了。

        按新的朝廷制度,内阁得将去年的财政支出到参议院做报告。还得将今年的财政预算提交参议院审核。

        不论是去年的财政支出结果,还是今年的财政开支预算,其实都已经在年前完成了。这一次,在内阁看来。那不过是表示对议院的一个尊重,走个过场罢了。

        但结果却是,内阁的报告送到参议院后,受到了参议员们的为难。

        以原六科给事中和中书舍人为主的新任参议员们,对于去年的财政开支结果非常不满,而且对于今年的财政开支预算报告也同样不满。

        在他们看来。这两份报告都非常有问题。

        结果自然就是不予通过。

        按朝廷新制,内阁负责行政,收税和花钱都归他们,但是。税收以及其它朝廷收入,钱收上来后是得进入帝国银行的国库里的。然后这钱虽然是在内阁手里,但这钱如何花,得由他们做出报告,最后是得议院通过的。

        只要议院觉得不行,那你有钱也用不了。如果不经议院同意,国库里的钱出不来,你若敢不经议院同意就把钱花出去,这可就是大问题,轻则丢官重则下狱。

        刘钧搞出来的议院,可不只是为了三权分立说说而已,而是要确实的达到监督制衡的效果。

        在皇城里,参议院离内阁的衙门并不远,朝廷已经计划要建一座新的议会衙门,包含参众两院,新衙门会有专门的大会堂,有能容易起码两三千人的主厅,还有可以容纳千人的中厅,以及数百人的小厅。

        一大早,内阁首辅袁继咸、次辅李邦华带着内阁群辅兼五部尚书,还有诸位卿、少卿、署长等一起来到参议院。

        呼啦啦来了数百人,倒是声势不小。

        议会衙门的守卫连忙跑去向参议大夫倪元路报告。

        “首辅大人带着内阁一众官员全来了,看起来来者不善!”

        倪元路放下手里的笔,不以为意的笑了笑,“莫要自乱阵脚,我们只是遵照陛下的旨意行驶行政监督审核权,又不是故意为难内阁。怕什么,不要弱了自家气势,去,通知在家的所有参议员,一起随我前往门口迎接内阁一众大人们!”

        那些年轻的参议员们听说内阁来砸场子了,更是一个个撸袖子赶来。

        “内阁果然打上门来了。”参议员陈名夏一脸兴奋,对着旁边的参议员同伴黄宗羲和顾炎武道。

        “内阁的人不会那样胡来的,你也别见风就是雨的,还是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黄宗羲倒是比较稳重。

        内阁人很多,但议院人也不少。

        参议院现有一百名参议员,同时还有不少为参议员们服役的吏员,甚至众议院里这几天也还有许多赶入京接受委任状的众议员还在这里没有走呢。一听说有热闹看,都跑来为同是议员的兄弟们助威。

        于是乎,议院大门打开,参议大夫倪元路领头,旁边是众议大夫姚明恭,身后跟着参众两院议员好几百,还有大群吏员们站在后面。

        而在门外,内阁首辅袁继咸和次辅李邦华,同样带着数百位内阁各部寺的人站在那里了。

        “元辅大人兴师动众,这是欲讨伐我议院乎?”倪元路往门口一站,倒也很有气势。身为参议大夫,可是跟内阁首辅平级的,他自然不虚袁继咸。

        首辅袁继咸拱了拱手,“不敢,不敢。本官只是因内阁两份报告都在议院被驳,今日特亲自前来听下议院的解释。究竟我们的报告哪里不符朝廷制度,哪里需要更改,总要弄清了才行。早一日把这预算报告通过,我们内阁也能早一日拔款下去,各地方还都在等米下锅呢,一年之计在于春,可不敢耽误。”

        倪元路笑笑,“元辅言之有理,都是为了公事,我们也想要早点通过报告,但是内阁提交上来的报告,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我们也是忠于职事,可不敢玩忽职守,元辅大人你说是吧?”

        “当然,本官相信参议院的职守节操,这不,今日我特地与内阁诸位同僚前来,就是想认真听听,看看我们的报告究竟哪里有问题,一条条一节节,咱们好好议一议。”

        “好,那就请进。”倪元路侧身一边,伸手示意。(未完待续。)


  (https://www.34xiaoshuo.com/xs/12354/3490030.html)


1秒记住34小说网:www.34xiaosh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34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