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小说网 > 傻子的燃情岁月 > 19.文学夸张与料事如神

19.文学夸张与料事如神


  姚远的印象里,城市青年到农村插队这段历史,应该是苦涩的和屈辱的。

  当然,这个观点,主要来源于他在他的时代里,读到的文学作品。

  知青们吃不饱,农村的饭食难以下咽,还要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大家个个都被折腾的面黄肌瘦。

  男知情们还好说,大不了躺倒不干,农村也不怎么欢迎他们。所以,政策稍有松动,他们就争先恐后地回城了。

  女知青们就惨了,特别是像姜抗抗这样漂亮的。除却要和男知青们一样,应付生活的艰难,还要防备那些看见女人就走不动的当地人。

  毕竟,这些农村男人们,能够接触城市女人的机会,也只有这一个。而且,她们还是来接受这些男人们的再教育的。

  为了返城,得到那一纸许可,不惜要用自己的身体去换取。这在姚远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里,似乎已经成为所有女知青必须经历的一次磨难。只有经历了这个磨难,才能返城,才能功德圆满,从此凤凰涅槃,再塑人生。

  可是,姚远从姜抗抗那里听来的,却与他看过的文学作品截然相反。

  憨厚朴实的农民们,用了自己最大的热忱,几乎倾其所有地接纳了他们。

  全村最好的房子被腾出来,用来接待他们。农民们积攒起来的,准备过年才舍得享用的好吃的,都给他们送过来。鸡蛋、大米、白面,竟然还有猪肉!

  姜抗抗在家里的时候,一个星期一家人才舍得割半斤肉,还一大半是肥的,用来炼猪油,供给的食用油不够吃啊。

  他们的劳动,只是到地里去,由庄稼活干的最好的农民,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干农活。

  锄草锄断了庄稼,进了地里不会走路,踩坏了秧苗,都是他们干的。

  原先,农民们识字的不多,一般是不会专门拿出时间来学习的。他们去了,组织农民们在打谷场上学习,教他们认字、读语录。

  吃了最好的,糟蹋坏了庄稼,还把种地的时间给占了,用来学习,这就是知青们干的。

  诚然如此,憨厚的庄稼人依旧喜欢他们,无论老少,无论男女,都喜欢找他们,听他们讲述城里人的生活。

  他们出去劳动,不等回来,那些在家里的老大爷老大娘们,就给他们烧热了炕,怕他们回来冻着。

  他们住着的屋子里,从来不缺花生、红枣、核桃。那是农村的孩子们都舍不得吃的东西。

  姜抗抗是村里的伟人思想宣传员,负责组织生产队里的政治学习。

  开始是在小队里,后来因为她做的好,就到了大队里任职。由于表现出色,她已经被公社相中,过了年之后,就要到公社当宣传委员去了。

  姜抗抗讲的这些经历,完全颠覆了姚远的认知。要说不相信,可看着姜抗抗红扑扑的脸蛋,倒是比在家里的时候还精神,人也胖了不少。

  要说姜抗抗是为了让她妈放心,才故意要这样撒谎,说农村好,姚远也不相信。姜抗抗不是这样有心的人。

  姜姨知道闺女在农村过的挺好,也就放了心,忙着给闺女准备些好吃的,过了年带回去吃。还要给她准备些礼物,回去送给那些对她好的老大爷、老大娘们,还有队里,公社里的领导们。

  这个年姜姨就花钱多了,也是她有史以来,过的最奢侈的一年。好在姚远也挣钱了,姜抗抗在生产队劳动,也有工分,虽然少点,也能帮她一把。

  这个年,也是姜抗抗有记忆以来,她们姊妹两个都有新衣服穿的,很少的,美好回忆之一。

  不仅有新衣服穿,还有新鞋子穿。美美也不和她吵架拌嘴。

  那双皮鞋,姜抗抗只过年的时候舍得穿了一次。她原打算过了年去公社报到的时候,在公社上班的时候穿。

  可是后来想想,穿这样的鞋子,与她宣传委员的身份不符。新一代青年,要艰苦朴素嘛。

  她犹豫再三,还是没有带走,放在家里,让她妈好好替她保存着,有机会穿了,就回来取。

  在姚叔的故事里,似乎是在姜抗抗高中毕业之后,就再没有关于她的消息了。

  在姚远想来,那是因为姜抗抗没有抽回那张志愿表,去了兵团,再没有回来。

  可看姜抗抗现在的表现,即便去了兵团,她也完全可以做到最优秀,倒是不必替她担心。

  过了年之后,姜抗抗初六就走了。这一回,姜姨再不像她第一次走的时候,那么难过,只是带着大家,把她送到村头的车站上,看着她上车走远,叹一句“儿女大了不由妈”,就回来,该干什么干什么。

  抗抗已经学会照顾自己了,在农村过的挺好的,她还担心什么?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娘的。

  过了年之后,矿机革委会正主任调走了。张顺才以为,他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正主任。

  可是,他没有料到,市里撤销了军管会。属于军管会管的驻厂军代表办公室,按理说也会随之撤离。

  军代表办公室是撤离了,可是张代表没有走。他复员了,被市里任命为矿机新的革委会主任。

  张顺才这个气呀,自己辛辛苦苦,苦心经营,到了儿都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这个人是没有自知之明的。你大老粗一个,大字识不了半口袋,靠着武斗发家,你有什么资格做这一万人大厂的一把手?真把厂子交到你手里,你玩的转吗?

  他还不服气。到了这时候,再靠过去武力斗争那一套,搜集人家无中生有的证据,搞帮派,把人家批斗下去,已经行不通了。最高指示已经说了:要文斗不要武斗。

  上边风向已经变了,他不适应也不行。去市委反映,他忽而就发现,市委里他熟悉的好些面孔,也已经不在了。

  领导好言好语地安慰他几句,就把他打发回来了。但人家说的中心意思,他还是听明白了。

  国家必须拨乱反正,抓革命,促生产,关键在促生产。没有生产吃什么?你擅长的那一套,现在已经成为国家极力防止的了。没因为这个追究你就不错了,还惦记着当一把手,你想什么呢?真是香臭不分了。

  他惊了一身冷汗回来,回来以后,倒比以往老实了许多。

  张代表似乎早就知道自己会留下来。过年的时候,竟破天荒地给和他有过接触的,认识的所有工人们,挨家挨户地拜年,也来了姜姨家。

  在姜姨家里,他呆的时间久一些,大概有一个多小时,和姜姨说了好多部队上的事。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他自己住在老百姓家里,亲身感受到的军民鱼水情。

  在他看来,知青插队是必不可少的。知青们向解放军学习,以解放军的标准要求自己,就必须要体会做为军人,应该怎样对待老百姓,老百姓才会拿你当子弟兵。

  从谈话里,姚远也知道了好多关于姚叔养父的历史,这恐怕是姚叔都不知道的。

  这的确是一个为了国家利益,从未考虑过自己的,一个值得所有人尊重的,伟大的灵魂。

  张代表说了他在部队上的事迹,姜姨回忆了他在工厂里的贡献,一个完整的革命者无私的光辉形象,就活生生地站在姚远的面前了。

  然而,斯人已去,姚远也只能默默地为之惋惜了。

  在外人面前,姚远还是装傻子,他不希望别人知道他不傻。那样,他做为傻子的许多特殊权力,就没有了。

  比如,可以早上不去清洁队报到,参加学习。再比如,动手打了张建军兄弟,张顺才无法追究。还比如,把院子变成麦子地……

  守着张代表,他尽量不说话。我不故意装傻,我用不说话来让你自己判断。如果你觉得我是傻子,我也没有办法。

  张代表还去了姚远那边看了看,看麦子地和那套做为老厂长办公室的房子,也没多说什么。

  临走,才跟姜姨说:“这院子里种地,离得房子太近,屋里容易返潮。还是跟大傻说说,收了麦子,以后就不要种了。”

  姚远是做过组织培养对象的人,对领导讲话的理解能力,自然要比一般人强许多。

  从张代表这一句话里,他就听出了苗头。

  张代表主动管起与他无关的事情,又这样挨家挨户地拜年,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有了对工厂的管理权,或者,他在为将来介入管理,而提前打群众基础了。

  他把自己这个看法和姜姨说,姜姨还不信。当过了年,张代表成为矿机一把手的消息传出来,就把姜姨惊了个目瞪口呆。

  三八妇女节那天,姜姨去上班,家属小厂开了职工大会,会上就说了矿机有了新的领导班子,对家属工厂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大家改变散漫的工作习惯,抓紧严格纪律,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上。

  姜姨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只是听到像她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上班不行了,才多少留些心,感叹着好日子没有了。

  散会之后,她才从工友们的议论里,知道新的革委会主任,就是张代表。

  姜姨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家的。回家以后就直接去了姚远的屋里,看姚远半天才说:“大傻,你说你要么就是个傻子不开窍,这一开窍,一下就变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你这是要吓死姜姨呀!你不是有啥东西附体了吧?”

  姚远就弄出一副委屈的表情来说:“姜姨,我都给你,说好多回了。我本来就不傻!就是说话,多了,不利落,你咋就不信呢?”

  姜姨是彻底糊涂了。这个大傻,他过去到底傻不傻呢?

  姚远就嘱咐她说:“姜姨,这个话题,以后不要说,也不要,跟别人说,我不傻。”

  姜姨就问:“为啥呀?”

  姚远诡异地一笑,指了指东边张顺才家的方向,姜姨就明白了。


  (https://www.34xiaoshuo.com/xs/14028/462019105.html)


1秒记住34小说网:www.34xiaosh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34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