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形势逆转 按计划行事
淮安府,宿迁县,项羽故里。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中道、扼二京咽喉。
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淮南大水自今,沟通江南与京城的大运河已经修复。
河堤之上,沙胜穿着青衣便服,形容清廋,背负着双手眺望着宿迁县中的难民营地。淮南的百姓近万人被官府集中在此安置。随从、幕僚跟随着。
一栋栋简易的木屋挨着。营地规划整齐,有居住区,食堂,娱乐区,厕所,病人区等。一万百姓各按乡里,姓氏,组成保甲编制。一切井井有条。营区之中,不时的有以监生、士子为主体的文宣队伍走过。或是宣讲当前的形势,或是解读官府的政策。
沙胜看看身边站立着的贾环,眼中带着血丝,感慨道:“子玉辛苦了。”郑元鉴怎么死的,他心里有数。但是,有些事情,不必较真。贾环是他的学生。
他不是一个迂腐的人。只是,有些担心贾环走不出他姨娘的死的阴影。唉…。这是有先例的。明朝的成化天子在万贵妃死后不久立即驾崩。万贵妃年长成化天子十七岁。
沙胜听到一些关于贾环和裴姨娘关系亲密的传言。
沙巡抚身边的两名幕僚、长随、督标营的营兵都是敬服的看向沉默站立着的青衫少年。贾环这段时间拼命的在工作,有时候甚至会熬通宵,主持巡抚衙门的中枢,将救灾的事务处理的有条不紊。不愧神童之名,天纵之才。
贾环微微躬身行礼,“先生过誉了。寿州那里,我就不陪先生去了。”
沙胜点点头,和蔼的道:“你去吧。金陵的物资输送过来,淮南的百姓才能稳下来。”
这段时间,沙胜已经抄了三家豪族。抄家的过程中,但凡是反抗者,杀无赦。这才让试图在天灾中“收割”自耕农的豪强地主有所收敛,敬畏巡抚之威。为此,他在淮南士绅中赢得“酷吏”之名,被称:血染的官帽子。
这场救灾,也关系到沙胜的身家性命。淮南稳。则沙胜是强力能臣。淮南民乱,则沙胜必定丢官去职,甚至身败名裂、下狱问罪都有可能。
淮南稳不稳得住,关键就在粮食。其实江南地区虽然不是产粮区,但是也在种粮食。松江府的大米就闻名全国。只是,这些余粮,基本都被金陵的米行收购。握在手中,高价出售。以至于,输入淮南的粮食要依靠湖广地区。
从湖广地区远道输送的粮食能维持、持续多久?不打掉金陵米行的嚣张气焰以及粮价,淮南地区就难以言稳。
贾环沉稳的道:“请先生放心。”又对2名幕友拱拱手,“接下来的事情就拜托诸位了。”
两名师爷连忙道:“不敢。贾孝廉都定好的章程,我等萧规曹随。只检查是否执行了即可。”这是夸贾环一句。
贾环心里苦笑一声,他对当萧何没什么兴趣的。点点头,带着两名营兵,转身走向运河边等着的小船。他将由此前往松江府的治所所在地:华亭县。
何元龙已经派人来传信:他押着粮船已经启程前往金陵。算算时间,应该快到了。而自己,则是要前往松江府执行后面的计划。
九月初九重阳节。暮色之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贾环站立在船头,衣袂飘飞。
他用疯狂的工作来遗忘裴姨娘死去的痛苦。并非如沙先生所想的那样。而是,裴姨娘的死,和他相关。是由他引起的。他不畏惧别人用死亡的“恐吓”,会去复仇,但心中有着深深的内疚。一个美丽的生命,因为他,在如花的年纪凋零。
而更甚者,差一点,死的就是林黛玉。届时,他根本无法向死去的林如海交代。所以,要复仇,就要彻底的解决掉隐患,将真正的幕后黑手除掉。
郑家不是,陈家才是。陈家以死亡恐吓他,因为他侵犯了陈家的利益。郑家只是刀,执行者是收钱杀人的火铳手。现在,他要去完成复仇的第三步!
干掉陈家。
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武止戈。以杀止杀。
船行如飞。贾环心潮起伏。站在运河之上,看着两岸。想起本时空还没有出现的那个激昂的红色年代。百战名将粟裕在这片大地上指挥大军纵横奔驰,连战连捷,所向披靡。
而,他,也一定会干掉陈家,赢得最终的胜利。给死去的裴姨娘一个公道;给他的内心,一个交代!
…
…
雍治十二年,九月初十的下午三点许,在柔和的秋日阳光中,几艘吃水极深的粮船缓缓的抵达金陵外金川门码头。
负责与南京户部联络的何师爷与南京户部主事风成带着十几名小吏、衙役前来迎接,早早的就等在码头上。这时,带着随从纷纷快步上前。
“元龙兄!”
何元龙四十多岁的年纪,哈哈一笑,从粮船上快步下来,与何师爷、风成两人拱手行礼,言简意赅的道:“我来了。”
何师爷作为沙胜的核心幕僚,在金陵负责与南京户部交涉赈灾的钱粮事宜,对后续的计划自是有所了解。此时禁不住笑起来,感慨的叹道:“终于是来了!”
这些天,金陵米行保持了很高的出货量。他的压力很大。生怕各米行完成出货,将米价压下来。再过十日左右就是秋收时节。届时会有大量的晚稻流入市场。高米价不利于米行收储粮食。
幸好,粮食终于在米价下跌之前赶来。此时,金陵的米价维持在1两8钱银子一石。
南京户部主事风成虽说和户部尚书卫弘走的近,但并不知道沙胜、贾环、卫弘的具体计划,这时,见何元龙和何师爷两人感慨万分,联想到几日前卫尚书给他说的:过两天你就知道了。
寒暄几句后,风成就笑道:“两位,不如我们先去户部衙门,卫尚书恐怕已经等的心焦。”
何元龙、何师爷都是大笑,“走。”卫尚书当然会等的心急。粮食到了,接下来按照计划走。
来自松江府的粮船抵达金陵的消息,在随后极短的时间就传遍了金陵的大街小巷。南京户部各处售卖点都配合的贴出告示牌:明日白米价8钱一石。
金陵城内的气氛陡然的紧张起来。
金陵米行的各大掌柜连夜汇聚在米业行会的公所中商议对策。会所中争论激烈。谁都不知道,这是不是卫弘在放烟雾弹。因为,卫弘在几天前与南京各衙门议事时就明说过几天会有湖广来的粮船运粮来金陵。然而,现在确认是松江府来的船。湖广那边,长江水道上的情况还没有传回金陵。因而,米行的掌柜们都举棋不定。
同样举棋不定的还有接到户部行文的南京守备郑国公邓鸿。他在犹豫是否要派兵保护粮船的安全。户部的粮船,就是朝廷的粮船。南京兵备府有责任、义务保护朝廷的粮船。
然而,他也参与了抬高金陵的粮价,派兵守着粮船,这不是和自己的银子过不去吗?而如果是在他派兵守卫的期间,粮船出事,他绝对是脱不了干系的。现在的情况,只是多赚一点和少赚一点的区别,还没到这种程度。
当天晚上,卫弘根本没有等邓鸿的答复,连夜调派可靠的人手守护着粮船。当然,他也等不到。邓鸿用了“拖”字诀。毕竟,现在可没有张居正的考成法。没说接到公文,在期间内一定要答复。
有人在当晚的护卫人员中看到了贾家、王家的男丁。这种世家大族,即便衰落,比不得当年显赫的权势,但拉出四五十男丁,还是轻而易举。
邓鸿的小聪明,落在有心人的眼中,又是另外一番情况。金陵城中,跟着何师爷一起办事的纪鸣,夜里从码头回来,到老师礼部侍郎张安博家中,将情况都说了一遍。
何师爷原来是闻道书院的讲郎,与山长张安博的私交自是不必说。而张安博支持卫弘降粮价的举措。纪鸣能去户部帮忙做事,居中联络,实属正常。
书房里,听完情况后,胖胖的张承剑还有些蒙圈。
张安博则是似有所悟,看向纪鸣。
纪鸣微笑着点头,“没错。是子玉设计的。他是为了求证郑国公邓鸿是否参与了倒卖粮食案。”
那天,去郑国公府上,是他陪着贾环去的。出来后,贾环告诉他,和郑国公谈崩了。具体怎么谈的,他不清楚。看情况,贾环当时就起了疑心。
郑国公这是掉到坑里,还不自知。
这不是郑国公的智商问题,而是,谁又能想到,在操盘、掌控这一切的人是从台前隐入到黑暗中、退居幕后的少年呢?贾环不在金陵已经快二十天了。
很多人都已经将他遗忘…
有的人离开了,但他还在。
…
…
九月十一,金陵城中很多百姓早早的汇聚到户部设在各处的售粮点。当白花花的大米开售时,传来一阵阵雀跃的欢呼声。声浪越过了城墙。
距离南城聚宝门,刚从大报恩寺为父亲、家族祈福返程的甄三姑娘甄祎恰好看到了这一幕。
精美的香车之中,甄祎的丫鬟挑起窗帘,方便她目睹城门道路左侧数百人高呼、奔走的“盛况”。心中,涌起很复杂的情绪。
身不在男儿列。甄祎却是关心着南京城内的局势。甄家不做粮食生意,但这些情况。贾环遭遇刺杀,米价上涨的前因后果,她都知道大概。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属于贾环的一方就要获胜了。粮价下跌是大概率事件。是正确的。是得人心的。然而,他的姨娘、他的女人死了。他本人成了炮灰。离开金陵。据说在扬州帮沙巡抚做事。
她很难说清楚她现在内心中对那个曾经拒绝和她联姻的少年的感觉。
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一个断绝了甄家希望的恶人!欣赏?怨恨?还是现在的惋惜、悲叹?
甄祎默默的放下车帘,心事重重,轻声道:“回家。”(未完待续。)
(https://www.34xiaoshuo.com/xs/15466/347273261.html)
1秒记住34小说网:www.34xiaosh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34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