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小说网 > 贞观俗人 > 第1303章 王国

第1303章 王国


  码头上,当值诸班前来迎接护卫。

  秦琅笑了笑,“不用搞排场,我们吕宋要务实。”

  旧金山刺史秦用开口,“三郎你如今也是堂堂吕宋郡王,怎么能没有半点仪仗呢。”

  不过在秦琅的坚持下,诸班直还是收起了一些仪仗。

  出长安的时候才三月,过秦岭的时候甚至还很冷,到了此时,也方才五月,但却炎热如火炉了。

  没在码头多呆,众人拥着秦琅进了旧金山,直入牙城。

  秦琅直接到了后衙,跳入泳池畅游一番,秦用等也被招呼着下水,游了会后躺在凉棚下竹椅上喝着冷饮开始谈事。

  “朝廷新成立了枢密院,分掌军事。”秦用带着几分笑意道。

  秦琅喝了口酸梅汤,有些无奈的道,“我也没料到当初我对当今谈过的一些设想,如今他居然采用了。”

  “三郎先前拟在吕宋设内阁、枢密院、骑士院、行政院,这我们刚把架子立起来,朝廷就抢和了,咱们怎么办?”

  秦琅在去见李世民最后一面前,其实已经在吕宋开始着手架构吕宋的组织架构了,吕宋虽有个都督府的名头,但吕宋毕竟不是大唐行政体系的真正一员,都督刺史那一套,对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吕宋来说,有些过于单薄,尤其是为将来后代考虑,吕宋肯定得有一个自己的中央班子。

  他提出的组织架构,是以行政院负责行政,枢密院负责军事,而内阁是负责决策的,骑士院是负责审议的,这样做是考虑到秦琅控制吕宋的时候,当然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但将来秦琅的后人接掌吕宋府,就未必有他那样大的威望,甚至以后子孙可能也未必有真正治理吕宋的能力。

  考虑到这些,他便计划构建一个相对安全可靠的管理构架。

  这构架重点自然是分权。

  如果按现在吕宋都督府来统领整个吕宋,那将来后人为都督却能力不行的时候,那么长史或司马这样的佐贰官,就有可能掌权,甚至架空都督的权力。

  所以长远考虑,就得提前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既然天子已经先用了这枢密院,那我们吕宋就得避嫌,换个名字吧。”

  “改叫军机处。”

  把原来都督府的职权一分为四。

  行政院的核心是六曹,六曹之上自然是长史和司马,但秦琅的设计,是虚化长史和司马的权力,行政院的行政权力直接交给六曹。六曹参军事,实际负责行政事务,各负责一块。

  长史和司马,则相当于大都督的师、傅,名头尊荣,实际上没有职权。

  这就有如明朝时的六部一样,明太祖取消了宰相,于是权力尽归六部,明朝六部的权力,尤其是明中后期以前,是远超唐宋等诸朝的,因为六部尚书上面没有宰相了,他们实际分了部份相权。

  当然,明太祖废宰相,朝廷尽归六部的做法,也导致了权力的不平衡,所以后来做为皇帝秘书助理的内阁,很快就慢慢的凌驾于六部尚书之上,成了无名有实的宰相。

  因为内阁掌握了宰相的权力,所以明朝皇帝只能再打补丁,用亲信的宦官太监行使代批朱红的权力。

  这么一来,实际上明朝的最高中枢权力分配,就是内阁决策,司礼监审议,六部执行这么一个大致情况,达到了一个相对的权力平衡。

  明朝用司礼监的太监们来平衡权力之前,其实是打算用六科给事中来掣肘内阁和六部的,但后来发现,就算一再加强六科给事中的职权,不仅给他们审议之权,甚至给他们弹劾之权,但也并没能达到所需要的平衡功能。

  相反,六科给事中后来完全走歪了,这些品级低权力大的言官们,因为他们的仕途升迁终究还是受内阁辅臣们影响,所以最后科道言道往往就沦为了内阁辅臣们的喉舌,成为党争的工具。

  不得已的情况下,皇帝最后用自己最信的过也唯一还能用的天子家奴太监们,太监们不可能跟内阁、六部的文臣们一条心,天然是对立的,所以最后才形成了直到明亡时的中枢权力三架马车。

  历朝历代,虽然官职名称不同,但总的来说,终究离不开权力分割,互相掣肘这样的一个核心的。

  皇帝只有通过这种分权的方式,才能控制朝堂。

  对于吕宋来说,吕宋都督府只是一个府级行政机构,而大唐的县州都是一元制,只有到道一级,才开始搞四衙分管。

  吕宋若只做为大唐治下的一个都督府,那么这种架构是有利的,但如果做为一块外世封地,一个自治的独立王国,这当然是不利的。

  就如历史上唐朝的藩镇之乱一样,晚唐五代,藩镇割据,各个藩镇多是以藩镇的形式存在着,控制着一两个或数个州,各节度使衙其实就跟初唐的都督府类似,只是又兼领了行政监督司法等诸多权柄。

  但说到底,节度藩镇都还是一元制,所以晚唐藩镇割据经历了很长的时间,藩镇内乱更加严重,本质上就是这种组织架构上有先天不足。

  到了后梁后唐等五代时,因为吞并其它藩镇,然后建朝立国,这才能改变这种先天缺陷。

  直到北宋建立,才算是彻底的改善了那些大坑,从此进入稳定期。

  吕宋都督府绝不能最后演变成一个藩镇节度,更不能将来动不动内乱,必须从一开始就把这些架构上的缺陷堵上。

  行政院的长史和司马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权力直接分到六曹参军事手上,由他们分管吕宋的行政。

  而内阁,负责决策。

  内阁成员,由吕宋大都督挑选贤良,授予学士头衔,然后入阁辅佐,本质上来说,内阁学士属于吕宋大都督的秘书助理,他们行使的其实是大都督的权力,因此他们的决策权其实是建议权。

  在程序上,吕宋诸州县的事务,层层上报,最后报入分管的六曹之中。六曹给出初出的处置意见,然后呈报内阁。内阁学士们与大都督商议,或者代大都督先商议出处置决议后,以票拟的形式,呈报大都督。

  一般情况下,大都督对学士们的票拟做出批复,但考虑到以后秦家子孙肯定不是个个都跟他秦琅一样有这能力,所以秦琅提前准备,特设一个机构,类似于司礼监来代大都督批红。

  原本他打算这个机构叫枢密院,不料皇帝居然抢先搞出了一个枢密院,还专管军事,秦琅只好换个名。

  “暂定名字为军机处吧。”

  内阁和军机处都采用多人议事,不分主从高低,而是以轮执笔的方式,定期轮值,避免出现一人独大的情况。

  内阁和军机处,本质上都只是大都督的秘书、顾问机构,他们手里的权力,是代行大都督之权,所以不管是内阁票拟还是军机处的批红,大都督都是有随时否则的权力的。

  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本质上来说,内阁和军机处都属于决策机关,是代大都督决策的。内阁因此还获得草拟公文的权力,类似于中书舍人草诏,秦琅也把这个草令之权一分为二,给军机处也分了一半的草令权力。

  同样分为外令和内令。

  有决策和执行机关,当然还得有审议机关。

  而且不能跟明朝一样,指望六科给事中。

  如今大唐朝中决策和审议机关有合流的趋势,因为政事堂的原因,中书和门下省地位不如从前,正慢慢的有变成一个衙门的趋势。

  这也就使的原本三权分立的三省,在变成政事堂独大,三省归一堂,所以李世民才会又设翰林院,李胤也马上又搞出了个枢密院分掌军事。

  都是因为原本平衡的三省分权,如今权力分配再次失衡,必须再次调整。

  秦琅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再建一个骑士院。

  骑士院掌握审议之权,同时也授给他们最高司法权力,相当于还拿了大理寺和御史台的职事。

  为了保证骑士院不受内阁或六部等的影响控制,沦为一个橡皮图章,所以秦琅的这个骑士院,里面的骑士并不是在吕宋官吏体系之中。

  而是吕宋秦家的王室成员,以及致仕的内阁学士、军机处、六曹参军事等这些要员退休后授骑士衔进入骑士院,同时吕宋所有秦家受封骑士都是骑士院成员。

  然后在骑士院中,再设立几个专门的常设机构,比如六科,六科下设各科左右给事中、给事中等若干,负责稽查六部事务,审议内阁决策等。

  骑士院除六科外,还会设有都察科,负责监督官员。

  这些科,就属于骑士院下的常设职事科,各管一块。科员由骑士中推选,大都督任命。

  除各科外,骑士院还会有全体大会,主要负责对吕宋律令税法,以及每年的财政预算案等进行审议。

  如果骑士院审议不通过,那么内阁、六部等就得重新提交法案。

  对于这些法案的通过条件,肯定还会有很细致的规定,比如要达到多少席位,占据多少百分比才能通过,又比如法案通过需要三读,比如一读只是通知法案名称、目录、大纲等。

  二读则是逐条讨论,可以修改等。

  而等到了三读时,只允许针对整个法案进行讨论,最后通过与驳回,而不允许再逐条讨论或修改。

  只有三读通过,才能正式交由六曹执行。

  秦琅设计的这个架构,还是相对复杂的,骑士院的设立,既保证审议大权不被六曹和内阁影响,也能进一步保障和加强秦家封臣们的利益。

  骑士院将坚决的维护秦家的利益,也维护众骑士封臣的利益。

  这就能形成一个吕宋官僚阶层和一个秦家封臣阶层,有骑士院做最后保险,基本上不太用担心哪天行政院架空夺权。

  而内阁和军机处的先天限制,也让他们难以凌驾到秦家之上。

  至于军事,最初秦琅是打算设枢密院文武分离的,但现在朝廷这么搞了之后,秦琅反而不打算这样做了,军事仍归于兵曹。兵曹负责军政军令,但不统兵。

  兵马归由三衙统领,兵籍兵符则在兵曹。

  兵曹掌调兵权,三衙握统兵权,而秦家的大都督则是吕宋军队最高统帅,并拥有选将权。

  “三郎终于回来了,我们吕宋也就都有了主心骨,这六曹、内阁、军机处、骑士院、三衙等各部门的人选,三郎也应当都有了人选吧,什么时候公布?吕宋也好进入一个全新的开端。”秦用道。

  


  (https://www.34xiaoshuo.com/xs/17508/655374919.html)


1秒记住34小说网:www.34xiaosh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34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