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小说网 > 1901铁血中华 > 第390章 欧洲火药桶

第390章 欧洲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端,总面积大约55万平方公里,是欧亚大陆近东部分陆地、朝地中海方向的凸出部,也是南欧指向地中海方向的三大半岛之一。

  巴尔干半岛,除了半岛南端延伸部的辉煌璀璨的古希腊文明外,其最出名的,就是“欧洲火药桶”的绰号。

  近代以来,这块土地频繁发生战乱,并且每一次战争,都对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为什么巴尔干半岛动辄爆发战争?又为何这块土地上的战争,总会引发如此重大的国际影响呢?

  这是因为,巴尔干半岛,处在三大地缘势力的夹缝中心。

  欧洲(主要指西欧、南欧)势力,借亚得里亚海和多瑙河平原,从西、北两个方向压至巴尔干半岛。

  西亚势力,自小亚细亚半岛和东地中海,从东、南两面通向巴尔干半岛。

  东欧势力,则主要以黑海及其沿岸为战略通道,自东北方向刺向巴尔干半岛。

  三大地缘势力,通过不同的方向,同时对巴尔干施加影响。

  而巴尔干半岛本身地缘实力有限,难以整合出强势文明国家,不足以力抗外部压力,维护其之独立性,所以任何一个外部势力的插足,都可以在当地引发战争和冲突。

  身处三大地缘势力中心夹缝的格局,使得任何一个地缘势力,无论是出于拓土开疆,拓展势力范围的雄心,还是在面对其他两股势力进逼时,建立前沿战略缓冲区的考虑,都必须对巴尔干半岛大力经营。

  这种利益冲突的犬牙交错,使得巴尔干半岛不幸的沦为列强争夺的“中原”逐鹿场。这不要了巴尔干人的命吗?可是他们自己根本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

  从千年历史的脉络演进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巴尔干半岛的这种无奈。

  在古希腊时代,这里是希腊——马其顿与波斯帝国的交锋地。

  到了罗马帝国崛起,这里又成为罗马与日耳曼——斯拉夫系蛮族博弈的前沿阵地。

  罗马帝国覆亡后,它就成了西欧天主教世界、东罗马帝国以及东欧蛮族、游牧势力的逐鹿场。

  后来伊斯兰崛起,天主教世界、东罗马帝国和伊斯兰世界三雄又围绕它展开争夺。

  等到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帝国取代,但东欧平原的俄罗斯帝国兴起,于是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三系又换了个面目,继续围绕巴尔干拼死搏杀。

  几千年下来,巴尔干半岛就没消停过。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是每个地缘板块都有出头的潜质。事实上,这个星球上的绝大部分地缘板块,都只能作为附庸存在。

  比如东亚大陆,从地缘结构上来说,无论新疆、青藏,还是巴蜀、云贵、东北,它们都不过是长江——黄河流域核心区的附庸罢了。

  所以对巴尔干这种弱势板块来说,被人辐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大家能争出个胜负,然后管你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只要能保持长期稳定就行了。

  但就是这个最低要求,也是做不到的:首先,三大地缘势力半斤八两,没有谁拥有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所以这仗停不下来;

  其次,巴尔干半岛不仅身处三大势力夹缝,而且还位于不同文明的边缘。

  无论是欧系文明的核心、西欧。西亚文明地缘核心、两河流域。还是东欧势力的核心、东欧平原,与巴尔干半岛的地缘关系都比较疏离,影响力辐射至此,已是强弩之末。

  就算占领巴尔干,也无力继续向前进取,再打出一片新的战略缓冲区,将巴尔干半岛化为相对安全的己方内地。

  要么被人打,要么作为打人的前方战略基地,或者就直接以此为战区展开搏杀,三大外部地缘势力相互间的无休止撕杀,使得巴尔干半岛永远就是一副祸乱不绝的命。

  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火药桶”,就是因为它的地缘政治冲突,总是会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影响到全球性政治格局,为世界所瞩目。

  除了外部势力对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半岛内部的**基因,也是酿成这种长期混乱的一大原因。

  正是这种内因与外因的交织,加剧了巴尔干半岛的冲突,也对人类文明的兴衰,造成重大影响。

  巴尔干半岛长期受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统治,19世纪以来,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巴尔干地区的一些国家相继独立。

  由于这里主要居住着斯拉夫人,他们与俄罗斯人是同宗,而且俄国是打击、削弱土耳其的主要力量,所以,巴尔干半岛各国与俄国有着密切联系。

  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再次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20世纪初,奥匈帝国加紧染指巴尔干地区,特别是力图阻止波斯尼亚的黑塞哥维那,同塞尔维亚合并。

  1908年,奥匈帝国趁土耳其发生革命时,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两地),这激起了塞尔维亚人的极大愤怒。

  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开始部署武装力量,俄国准备支持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奥匈也向边境集结军队,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这时德国出面支持奥匈。

  1909年3月21日,奥匈帝国向俄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立即承认奥匈吞并波、黑两地的既成事实,否则将对塞尔维亚开战。

  俄国没有得到英法的支持,不得不暂时让步,奥匈在德国支持下实现了吞并波、黑的野心。

  土耳其在意土战争中的惨败,充分暴露了这个帝国已经腐朽不堪,大大鼓舞了500年来饱受奥斯曼帝国压迫的、巴尔干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在巴尔干地区,陆续有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建立了较大的独立王国,这些国家积极酝酿建立同盟,准备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以求彻底摆脱土耳其对这个地区的统治。

  欧洲列强不甘心巴尔干人掌握自己的命运,它们各自怀着侵略扩张的野心进行干涉,使巴尔干问题更趋复杂。

  德国从维护自己在土耳其的利益出发,和奥匈一起支持土耳其,力图阻挠巴尔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俄国出于自身的战略利益,积极推动巴尔干同盟的建立,企图以此加强本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地位,使巴尔干同盟成为反对奥匈和德国的工具。

  因为在俄国看来,这个同盟的形成,将在法俄两条战线以外,开辟反对德奥同盟的第三条战线,这就意味着奥匈帝国的兵力将从俄国战线抽走,减弱对俄国的压力。

  1912年10月8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门的内哥罗四国组成“巴尔干同盟”,对奥斯曼土耳其宣战,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1913年6月29日,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对奥斯曼土耳其宣战,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也许是大国还没有准备好,这两次局部战争都没有引起大战。

  时间来到了公元1914年,发生在巴尔干半岛的一场刺杀,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总是它!又是它!事实证明,不是谁都有资格成为导火索发生地的!


  (https://www.34xiaoshuo.com/xs/3038/114933.html)


1秒记住34小说网:www.34xiaosh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34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