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民心生长城
推荐阅读:弃女惊华
第七十一章 民心胜长城
都说明亡于流寇,其实真正亡于逃兵。
真正的流民很难撼动大明王朝,而真正让流民能与明军对阵的,却是大量逃兵加入流民之中。
这种后车之鉴,让朱祁镇很难不注意这些。
不过这老者的反应,却大出朱祁镇的预料之外,这老者勃然作色,说道:“这位将军,是什么意思?朝廷有什么对不住我的,小老儿我有今天这地步,又与朝廷有什么干系。怎么能乱说话。”
朱祁镇听了,有些出乎预料之外,说道:“难道你就一点也不觉得,朝廷如果不进行军制改革,而今你还是军户,不会如此独居于深山老林之中。”
这老头似乎一点也不害怕,朱祁镇带来的人马,似乎觉得自己烂命一条本来就没有什么好在乎的。冷哼一声,说道:“军户有什么好的?如果军户好做,也就没有那么多军户逃亡了,我家也让是卫所老人,这才过得过去,至于其他征发过来的壮丁,真正是生不如死,甚至还不一牲口。”
朱祁镇对卫所制度之中的黑暗,只是从宏观方面来看的,对其中细节并不知道。
在朱祁镇对于卫所制度不能维持的判断,是从卫所逃兵有百万之巨,几乎占据所有的军队的三分之一。在体制之上,已经是难以为继了。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样子,其中很多问题,都是在奏章上看的,感受的并不是太深的。
根本没有这个老卒感受的深。
他自称是卫所老人,就是指祖上是跟随太祖打天下的士卒。
这些人即便不能当上军官,也因为资历很老,在卫所之中是很有话语权的。这种出身即便是士卒,也不会被轻易欺负的。但也仅仅是欺负而已。他们在卫所之中的待遇也是差劲。只是父祖余荫尚在,不会太过过分而已。
但是对于那下征召过来的壮丁,或者说是被清军一时勾丁而来的,却是一场永远也醒不来的噩梦。
真是人比牲口还贱,毕竟人牲口死了,还是卫所的财产损失。而人给弄死了,自然可以报缺额,从亲族里面在征召一个人。
所谓之清军御史,就是做这个勾当的。
所以凡是,新人来,不想尽办法讨好长官,以至于献妻献女,或许才能在军中活下去。
朝廷对卫所之中的情弊,也是根本不能轻易动手。
卫所是军队,就司法权来说,并不在刑部,而是五军都督府,而五军都督府在正统初,已经有虚化的趋势,这些事情五军都督府管不了,兵部倒是想管,五军都督府却不愿意。
但是即便兵部管了,又能有什么好结果吗?这些军官都是世袭。这些壮丁都是外人,即便是查,也很难查出来什么东西。谁敢得罪整个卫所出来作证。即便是真有这样的愣头青。上面也不会轻举妄动。
毕竟法不责众。
如此的军队,即便有一些人能打的,但是上了战场,又能有什么作为?
对于这其中种种,老者是亲生经历者,所谓卫所改革,很多卫所士卒都放而为民,就连老者自己,也应该卫所改革,失去了,本来世袭的土地。而今只能流离失所。但是他却并不觉得朝廷做错了。
首先,他很明白,即便是朝廷不收走。这些土地也未必能在他手中传下去。
不过数代,几乎每一个卫所的土地都向几个长官手中聚集。
他虽然有父祖之余荫,但是毕竟不是兵,不是官。
老者继续说道:“我最知道卫所情弊,指望卫所能打了胜仗,根本就是胡扯,即便能打仗,也不过是将官的家奴而已,我等士卒是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更不要说完成太祖太宗之意愿,北上出塞,驱除鞑虏。”
“小老儿虽然不才,也曾行军万里,这一辈子足以告慰祖宗了。”
“再则从此地往北,数十里,就是热河。但是几十年前,这里是鞑子南下的一条路线,我父祖都是守此堡而死,而今我也老了,能死在此地,也算是归乡了,这与朝廷有什么关系?”
朱祁镇听了,忽然问道:“你对朝廷对漠南漠北的处置怎么看?”
老者摆摆手,说道:“小老儿,怎么敢谈国家大事?”
朱祁镇说道:“就当是闲谈,说说而已,怎么你不敢说?”
老者冷笑一声,说道:“小老儿,黄土都埋了半截,还有什么不好说了。要我说啊,当今陛下什么都好,就是没有上过战场,心慈手软,不懂的斩尽杀绝,那些狗鞑子都是属狼的,是养不熟的。他居然还娶了一个鞑子娘们,真不知道他半夜能不能受的了那股骚腥味。”
怀恩在一边听的,有些尴尬,不知道该装作听见好,还是没有听见好。
朱祁镇的脸色也有几分不好。
古代蒙古生产力低下,女人们都很少有洗澡的机会,而且常年穿着羊皮袄,出没在牲口群之中,身上自然占有了牲口的味道,就是老者口中的骚腥味。不过就这一点,朱祁镇可以作证,庄妃身上是没有的。
毕竟蒙古贵族的生活,对于关内的士绅来说,生活条件并不算上多好,但也不是太差。
这种味道自然是没有了。
到了皇宫之内,更是全天下最好的享受,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味道。
只是这个问题,朱祁镇不想与这个老头多做讨论。
朱祁镇对老者的观点,也有几分理解的。
毕竟九边士卒与蒙古人相互攻伐这么多年,很多彼此之间都是有血仇的。而今忽然说不打仗了,大家是一家人了。
鬼才与你是一家人?
怎么投降了,之前的事情就可以一笔勾销了。
这样的思潮在边关一直是有。
只是基于个人的恩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个国家,还是要向前看的。毕竟人不能一直停留在仇恨之中,对大明的发展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
甚至朱祁镇也揣测出这个老头这般际遇的原因了。
因为朱祁镇要平复汉蒙仇杀。不仅仅要安抚蒙古人,也要尽量用缓和的手段来压制汉人的复仇者。
这个老头有这么强烈的复仇理念,甚至动辄说要杀光蒙古人,怎么能留在军队之中,要做知道而今的京营之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从蒙古人中征召的骑兵。
朱祁镇对这了老头的想法,有是宽容,因为他一个人无碍大局,笑笑问道:“你觉得蒙古人会反吗?”
老头叹息一声,说道:“不会反。热河的汉人都与蒙古人做生意,甚至有不少娶了蒙古娘们,几代过后,谁还记得当初的事情,谁还记得我父祖都死在这里,蒙古人生活要比之前好太多了,他们怎么会反?”
“我一直期待他们反。否则我守在这里,又有什么意思?”
老者抬起头向北方看去,沿着数十年前一般无二的山口,几十年前,蒙古骑兵从这里南下,老者的父祖就死守这个小小的哨所,放出狼烟,随即被蒙古人围杀。几十年后,这却成为出关的一条小路。
只有这老者一个人在这里,并没有变化。
不,是有变化的。
岁月磨砺的他的容颜,苍白了头发,弯曲了身躯。但是他手中的火铳已经像几十年前那样,可以杀人。
朱祁镇一时无言。
他忽然对自己刚刚的想法,有几分惭愧。
他见到这个老者这个处境,第一个想法,就是他可以造反,因为他有造反的技艺。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随着大明的军队从民间招兵,还实现了退伍制度,军中很多技术,就无可避的传入民间。这种扩散是不可逆的。如果从这一个角度来看,随着火器的扩散,民间此早会有反抗的能力。
但是他真要禁绝的这些吗?
且不说能不能做?
即便是能做到,真是民不聊生的话,即便没有这些军事技术,百姓就不造反了吗?
任何暴-政都有终结的时候,大明想要多延续几百年,最重要的不是火器技术是否扩散,而是是否能得民心。能得民心,这些人都是藏兵于民,如果不能得民心,即便没有这些人,也不过是煤山一颗歪脖树的下场。
朱祁镇暗道:“却不知道大明江山坏在那一个不孝子孙手上。”
世上没有不亡之王朝。
朱祁镇知道大明总就有一天会灭亡,只是他改变这么多历史,将来会不会有崇祯还是两说。对于未来他此刻也有一些迷茫。
他一伸手,怀恩立即将从身上拿出来两个元宝,加起来大概有五十两上下。这已经是重重的一坨了。伸手递给了老者,说道:“都是军中兄弟,今日见了也算有缘,老弟就帮哥哥一把。不要推辞。”
老者轻轻一笑,说道:“这还有一些积蓄足够养老,这些不需要。而今大明天下,只要有手有脚,总能混上一口饭吃,放心饿不死我的。”
对于百姓来说,有手有脚能混上一口饭吃,就足够是盛世了。
(https://www.34xiaoshuo.com/xs/3148/64191765.html)
1秒记住34小说网:www.34xiaosh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34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