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小说网 > 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 > 第187章 定心丸

第187章 定心丸


张唯不是觉得提建议会被陛下喷。

    他现在有证人,纪纲就在边上听着呢,说不定屋顶上还有仪鸾司的人趴着没走,对话清清楚楚,很明显,迁都北平这个建议是宋慎提出来的,跟他张唯关系并不大。

    照陛下对宋慎的信任程度而言,这个谏言递上去之后,就算陛下不认可,到时候也不会迁怒于他,至于宋慎那就更不可能出事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这谏言真的是他自己想、自己提的,正如宋慎所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十个字一出来,陛下那脾气就绝对不会怪罪他,说不准还真的会拍案叫好。

    然而,张唯怕的不是这个。

    从大明的角度看,迁都北平自然是好的。

    定都北边,可以弥合南北数百年的隔阂;京城在北方,更可以让北方受教化不足的百姓和士子们得到好处,拥有更好的资源,让北方人跟南方差不了太多;战略方面,以陛下勇武,北平距离草原更近,打起来战略纵深缩短,后勤补给不用再担心,更是大好事。

    可是有人得利,就一定有人的利益受损。

    从大宋开始,江南就从普通富裕变得极其富裕。这里文风昌盛到什么地步?看大明立国时天下闻名的“浙东四先生”就知道了,大儒宋濂也是其中一位。经历元朝对汉人的打压,经历数不清的战火纷争,还能有那么多厉害文士涌现,足以证明江南文人的战斗力。

    所谓仓禀足而知礼节。江南的文化氛围能这么好,不是什么风水养人,不是什么南方人天生就比北方人知书达理智力碾压,只是因为这里足够富裕。

    如今朝廷的大部分税收来自江南,大部分官员是南方人,大儒们也有八成都是江南人氏,要迁都去北平,他们能乐意?

    国都在哪里,哪里就会是富裕繁华的国朝中心。

    迁都往北平去,不仅会让这些人背井离乡,他们还得亲手把南方的赋税通过漕运送到北边去——那可是他们一直看不起的蛮夷苦寒之地!

    若是迁往西安、洛阳、开封等地,那倒还罢了。虽然同样都是北边,可这三個地方总归曾经当过好几次都城,一样都是背井离乡不在江南,为什么不选择名气更大、经历过更多王朝选择的地方,偏偏要选北平?

    那里也曾做过京城,可问题在于,那是元朝的都城,元大都,不晦气吗?!

    张唯可以肯定,只要自己上的奏章被公之于众,哪怕只是通过中书省被人看到,届时不论陛下是什么反应,他都会被群起而攻之。

    宋慎提出来这个法子,不就是妥妥的“我把你当兄弟,你却想让我死”吗!

    “不是,子畏,你的想法是好,但这事儿不能由为兄提出来啊!”

    张唯擦了擦自己额角疯狂冒出来的汗,低声说:

    “迁都无论是何朝何代,这事情都没那么简单,你想想看,要是迁都去北平,朝中文武百官们……”

    宋慎很平静地抬起手,打断了他的话。

    “从明兄,你的顾虑我都很清楚。”

    “无非是南北本就矛盾尖锐,以及迁都往北会对江南造成巨大负担,之类等等的吧。”

    “但你得想清楚,你是在给大明做官、给陛下做官,还是在为朝中那些文武百官们做官?”

    “为臣者,要拎的清自己的位置。”

    “咱们的陛下可不是什么普普通通的皇帝,你觉得,得罪文武百官吓人,还是得罪他吓人?这不需要我多说,伱心里应该也有数的。”

    张唯头上汗更多了。

    这不废话吗!

    朱元璋是什么人?他从最最底层一路爬到皇位上来,不知要多大的气运、多大的能耐才能做到这事,放在浩淼历史长河中,朱元璋的经历都是独一份的,当然,他的手段更是独一份。

    如今陛下看起来已经是铁了心要搞胡惟庸,中书省肯定是不能往过靠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被牵连进去。可问题是,这百官不仅仅有中书省,那不是还有勋贵吗?

    那些跟陛下一路拼杀同甘共苦来的人,他们的立场难道不重要?

    勋贵里头,九成九的人可都是凤阳及其周边江南出身的,莫说文官,迁都北平他们也绝对不乐意!

    “从明兄。”

    宋慎感受到了他的紧张和沉默,温声道:

    “我明白你的顾虑,这事也就是咱们俩私下里说说,你要是怕,那也没事,是个人都会害怕。”

    “不过我现在主要是想告诉你,陛下能动一个人,就能动十个、百个,甚至万个。”

    “他是那种宁肯我负天下人也不肯天下人负我的性格,他决定的事情没有人能阻拦,而你,如果可以摸准他的心意,甚至为他甘愿与百官为敌,那你就是下一位受陛下信赖的孤臣直臣。”

    “这其中利弊,你自己权衡,不着急,慢慢考虑就是,还有时间。”

    说着,宋慎侧过头,没有焦距的眼睛偏向纪纲的方向:

    “纪纲,你虽然还年轻,但既然从明兄选择信你,选择把你放在我这里当护院,那我也信你三分。”

    “有些事情,呆在我身边总会听到看到的,今日我没有坚持让你离开而是叫你听着,就是想让你知道,在我这里做事,嘴巴不严实的话,不仅会连累我,你自己也很难活命。”

    “不过你放心,从明兄应该告诉过你我的身份和家世吧?”

    “只要你能老实本分地在我身边做好该做的,守住不该说的,日后我必定有赏,就算我没那能耐,我祖父宋濂宋龙门向陛下开口,替你要一个功名,也不是不可能。你说呢?”

    这不是宋慎在张嘴胡说八道。

    洪武朝的科举次数很少,许多官员仍旧依靠举荐制上位。而以宋濂这明初第一大儒的名头,给纪纲这种年轻人推个功名而已,完全是举手之劳,张个嘴的事,哪怕是与文官不大对付的武将,遇到宋濂也多少会给个面子。

    至于宋濂会不会替他开这个口……

    啧,家里俩儿子都没什么出息,如今宋濂唯一的指望就是他这个嫡长孙了,不帮他帮谁?更何况瞎眼受伤这件事发生后,宋濂本就对孙子有着怜惜愧疚,一件小事而已,届时只要自己开口了,那祖父就没有什么不答应的。

    纪纲张张嘴,想说什么,又给咽回去了。

    末了,他只是拱手行礼,闷闷地答:

    “小的明白。”

    …………

    傍晚时分。

    朱元璋刚刚处理好堆积起来的奏章,便见外头有人通传进来。

    是蒋瓛。

    蒋瓛本来只是个平平无奇的仪鸾司小人物,不过最近这段时间他毕竟在宋慎家房梁上蹲了那么久,来禀报过几次,又在军营门口见过,所以,仪鸾司里除了毛骧之外,在朱元璋面前存在感最强的人居然就是他了。

    “蒋瓛啊,什么事?”

    朱元璋放下手里的东西,站起身活动了几下筋骨,边掰骨头边问:

    “是不是宋慎那边有什么消息了?纪纲已经被安排过去了吧。”

    蒋瓛恭恭敬敬一丝不苟地行礼,而后才开口回答。

    “禀陛下,纪纲已经通过张唯的介绍,被安排到宋慎身边当了护院。照您吩咐,张唯跟宋慎说他已经帮忙垫付了一整年的酬劳,还将纪纲家人情况都掌握好了,宋慎果然十分放心。”

    “不过,今日宋慎对张唯提出了一个建议,张唯很是忧虑,不知道该不该听他的,如今正在家中焦头烂额,陛下是否要听听?”

    朱元璋蹦蹦跳跳抻懒腰的动作停了下来。

    他饶有兴致地走到蒋瓛面前,问:

    “你说,他又给出什么主意了?”

    蒋瓛迟疑了一下,还是说了:

    “宋慎让张唯来给您谏言,建议您迁都北平,还说,若是拿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番话出来,您一定会拍案叫好的。”

    “他分析了此事利弊,并建议张唯来跟您说,哪怕树敌无数,届时却能成为陛下的孤臣。”

    “宋慎明知张唯这样做很危险,甚至可能会死,但他还是让张唯拎清楚,是做陛下的孤臣还是做朝中百官一样的臣子,显然他更支持前者。”

    朱元璋眯起眼睛,半晌没有吭声。

    他还真是没有看错人啊。

    张唯瞻前顾后,害怕,这并没有错。随便哪个正常人都不敢因为一个可能得到的利益铤而走险,当然也有胆子大的赌徒愿意做这事,但张唯绝对不在此列。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他有家室有妻儿老小,做不到破釜沉舟为了前程殊死一搏,即便没有这个前程,张唯抱住宋慎的大腿一样能在自己面前有存在感,没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提议迁都北平。

    迁都会遇到的阻碍,在辅导班上课的时候朱棣已经跟他说得很清楚了,哪怕不说,朱元璋用脚趾头猜也能猜到。

    要是有人来当这个出头鸟,被百官唾沫星子淹死都是轻的,更大的可能是张唯不知什么时候就被栽上什么罪名,甚至不必过他这个皇帝的眼睛,中书省就直接给他处理了。

    但朱元璋在乎的不是这些——说难听点,张唯的死活对他而言重要吗?一点也不。

    在他眼里,天下所有人都是棋子,除了朱标和马皇后,其余任何人出什么事,也顶多会让朱元璋感觉到计划被破坏的烦躁而已,并不会对他造成更大的影响。

    朱元璋在意的是,如今宋慎愿意提出这个建议,代表着什么。

    很好理解的道理——

    宋慎担心如历史上一样被卷入胡惟庸案中,决心缩在家里不在明面上掺合朝廷政务,但他实际上对于朱元璋这个皇帝的信心非常充足,百分百确信在这场斗争中朱元璋会是那个赢家。正因此,张唯作为宋慎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之一,宋慎希望他能有个好前程。

    提出迁都,确实是会得罪朝中九成九的人,但也一定会博得朱元璋的好感。

    就算现在知道这事儿是宋慎给提的醒,朱元璋也不介意,只要张唯敢提,那他就已经超越大部分臣子,已经下决心要跟着皇帝一条道走到黑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来,宋慎自己的想法也同样是站在朱元璋这边的,只是没有出头而已,但宋慎其实是朝中最铁了心的皇党。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朱元璋愉快地笑了起来。

    “不错。”

    “迁都此事咱早有考量,没想到他能更早一步提出来——蒋瓛,你说说看你的看法?”

    蒋瓛低着头没有看见陛下的表情,不过他耳朵还挺好的,听到了陛下声音里的笑意。

    虽没料到陛下会问自己是什么看法,但蒋瓛在仪鸾司多年,知道陛下问这话是想听什么。

    他恭敬拱手,目光直直的盯着自己的鞋尖,声音平稳:

    “陛下英明神武,您觉得好的,那就一定是对的。”

    “臣愚钝,才疏学浅,不敢置喙家国大事,不过宋慎今日所言迁都北平的好处,倒确实是条条在理,除开或许会遇到朝中百官的激烈反对之外,其余并无不妥之处。”

    “一切,还得陛下定夺才是。”

    仪鸾司是皇帝亲卫中的亲卫,他们都是陛下的鹰犬,陛下指哪他们就打哪。

    虽然有官身,但实际上仪鸾司里文化程度不高的也大有人在。

    朱元璋不需要他们能有多少文化,能认字能写明白情报就可以了。当鹰犬,最重要的不是能力,不是本事,不是察言观色也不是才情,朱元璋只在乎他们忠心与否。

    蒋瓛只需要表达忠心,朱元璋就满意。

    果然。

    朱元璋笑着拍了拍蒋瓛的肩膀,说:

    “没错啊,迁都北平很好,于国于民于战,都是大好事,不好的地方都是在割那帮文人们的肉。”

    “咱其实也觉得不错,就是没有一个好由头提出来。”

    “这样,蒋瓛,你去跟张唯聊聊天,看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若他真想替咱出这个头,只是顾虑家人安危,那你就叫他来觐见,咱给他吃定心丸!”

    (本章完)


  (https://www.34xiaoshuo.com/xs/32094/115132.html)


1秒记住34小说网:www.34xiaosh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34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