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小说网 > 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 第173章 后事(本书完结)

第173章 后事(本书完结)


秦,咸阳宫。

嬴政看着崩碎了的天幕,急的一口血喷了出来,人瞬间昏了过去。

自天幕降临后,不仅带来了他寿时无多的消息,还将秦二世而亡的变故公布了出来。

一时间,受秦法苛责的六国百姓,人心皆思念故国。

为了弥合六国百姓,震慑宵小,嬴政又一次东巡,结果途中遇到了一场场刺杀

人总是会用过往的成功经验去应对现实中的局面,这在后世被称为路径依赖。

嬴政也不例外,于是在对郡县掌控不足的情况下,一场针对刺杀者的搜捕、针对六国遗老的斩草行动就开始了,加之秦吏四处搜捕刘邦、项羽二人无果的情况下,搜捕不得又扩大打击面,对整个刘氏、项氏动手,人人自危。

秦国朝堂居庙堂之高,但未见江湖之远。

秦军虽强,却不能替代胥吏镇守各郡县,加之秦吏骚扰,地方下暗流涌动。

六国遗老趁机煽动故国百姓,一夜之间复国.又有强人打着刘邦、项羽二人的旗帜揭竿而起。

强大的帝国一下子瘫痪。

汉,元狩四年。

匈奴虽然远遁漠北(今蒙古-乌兰巴托地带),但依然探知以大汉长安城为中心的关中地带,降下天幕祥瑞,其中似有天人传授富国强国大学问。

于是,在这一年多以来,无数探子间的猎杀与围猎在关中地带上演

况且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举中原之力,终于修成一条从中原腹地直至代郡、定襄郡、朔方郡的铁路。

虽然时速在千年以后看来是龟速,但相比延绵不绝的民夫、畜力来看,无需骚扰百姓,昼夜不停,负重极大。

因此效率翻了几番,于是在这场名流青史的战争中,霍去病出代郡,奔袭两千里,全歼左贤王全军,俘获屯头王、韩王、左贤王,追至狼居胥山,并在山上祭祀,史称封狼居胥。

另一边卫青出定襄郡,出大漠一千多里终于追上伊稚斜单于,以火炮和长铳大败单于军,并在寘颜山赵信城(今蒙古纳柱特山)擒住伊稚斜单于。

两军皆以极其微小的伤亡全歼敌军,灭匈奴单于、左贤王军。

此战之后右谷蠡王自立为单于,乃携部落往西北方向狼狈逃窜。

火炮技术的复现,灵感来源于当初萧相国随太祖高皇帝入咸阳城中收取的一系列图书,其中就有记载方士炼丹炸炉的情形。

于是有人灵光一现,禀告陛下。

刘彻命人全国各地找来方士,并让他们将炼丹原材料一一交代采集,一一比对,终于从中找出了最为关键的原料。

于是两军携带着大量的黑乎乎圆滚滚,上面还带着一根长长引线的火炮,舍弃了炮管,通过臂力惊人的弓箭手投掷,一出世便石破天惊。

与此同时,长安城中天幕悲鸣,而后化为一缕缕光华,瞬间破灭。

长安城中,无数人惊愕直到大将军与骠骑将军一一班师回朝,乃大悟

汉末,江州城。

此时与武帝时期又不同,天幕虽然没有细说其中最关键的一种原料,但经过一年多的试探,众人已经掌握了火炮技术,相应的长铳技术也一一复现。

随着刘备军与刘璋军在江州血战一天一夜后,顺利攻取江州,紧接着蜀地闻风而降,尽管如此,在成都城下依然遭到了最严重的抵抗。

另一边曹军获悉消息,也趁机攻取汉中,窥视蜀地。

东吴与襄阳曹军大举来犯,关羽、赵云、庞统、马良等人苦苦坚守南郡。

最终刘军不知道以何种代价,竟说动了刘璋,刘璋归顺刘备,天下遂成三足鼎立之势

只不过这一次有了教训,荆州防备极其森严,就算是高傲如关羽,也只是据城坚守,依托城防工事与敌军拉扯、周旋,因此未有大的变故。

而在刘璋军大举归顺之际,刘备军得到极大的补充,历史的天平已然发生了倾斜,天幕也随之崩碎,化为泡影。

成都城中,诸葛亮与诸将推演未来战争形式后,喟然一叹。

三国之争说到底还是权力之争,不仅与天下百姓无益,反而从根上祸害天下百姓。

而因此导致的天幕崩碎,实为最大的损失。

众人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是顺应历史了,为何还会导致历史发生大变动,进而导致天幕崩碎?

明,金陵城。

如今已是大年初五,各店铺皆已开门迎财神了。

因此城中各茶坊、茶楼、酒楼等一开业就客满为患。

和兴茶食店中,各人都对过年一系列的离奇事件发表看法。

先是大年三十倭军侵犯我大明疆界,同一时间云南、宣府、大同方向,东北方向敌军皆扣关,到如今北边的消息依然不时传来。

然后是大年初一,我军水师闻风而动,于海上截住满载而归的倭军,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海战,最终全歼敌军,至于伤亡大明日报、金陵晚报皆没有提及。

于是在大年初二,圣旨昭告天下,倭军屡犯我大明疆界,荼毒沿岸百姓,我军忍无可忍,决定反击。终于在初四这一天攻破倭贼京都,俘虏倭国天皇一脉和征夷大将军满门.

而倭国则归降我大明,改名东海行省。

之后则.天幕崩碎

以上皆是这几天大明日报、金陵晚报的内容,有了这几天高强度的对战,大明日报、金陵晚报一战成名,销量翻了不知多少倍。

万掌柜翻着手中那张到处沾着墨水,黑乎乎显得有些脏的报纸,怎么也没找到后续关于天皇一脉或者东海行省的信息。

这报纸使用的是活字印刷术印刷而成,因为墨水渗透性太强的缘故,一印下去即投纸背,而且报纸与报纸之间重叠也会导致墨水污染到其他区块,因此显得有些脏。

“没说怎么处理倭国天皇和大将军一脉啊?”

“依某的意见,这些禽兽,不如全都处斩!”

“大过年的,怪不吉利的,我支持下个月处斩!”

“.魏国公威武!”

“天幕啊!”

皇宫中,一场关于东海行省的承宣布政使的人选还在激烈商讨中,最终合适的人选其实不多.

李善长、胡惟庸、刘基、徐达等几人。

朱元璋高坐龙椅之上,适时打断了百官的争论,出声说道:“燕王?”

过了年,已经有些大人样的燕王等几兄弟,临时被喊来参加朝会,闻言也是愣了一下:“儿臣在!”

“你可愿出为东海行省布政使?”

一言出,满朝皆惊,百官脸色变了又变。

燕王历经一年多的“深刻教训”已然变得沉默,人也从最初的张扬、外向变得更加沉稳,殿前这一出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于是老老实实答道:“儿臣愿随大军远渡大海,为我大明去寻那高产粮食之种。”

朱元璋心里很不是滋味,毕竟是自己儿子,而这么多儿子中除了标儿就属他最为出色,要他出为布政使并不是真正将东海行省放在他肩上,而是借李善长之手培养他做事而已。

况且他再不喜老四,也是因他掀起内战风波,以及他的那堆不孝子孙罢了。虎毒尚不食子,他又怎么忍心让老四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远渡重洋?

“东海行省乃探查队伍的大后方,关系甚大。不仅要保障探查队伍的后勤补给,更是肩负着教化该地子民,防范倭国武士报复等的重任。你在这里,比去探查队责任更重.”

“韩国公为副手协助你处理一切事务。”

朱元璋深深看了他一眼:“你回去想一天,明天再来回复。”

其实朱元璋更想让他去的是土澳,那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着煤炭、石油和铜矿,都是大明所刚需的东西。

如今天幕因为倭国一事而崩碎,接下来的发展只能靠自身,他所信任的人不多,老四智商、能力都没的说,但此时还是太嫩了,急需磨练。

燕王闻言退到一旁,深深低下头,不让人看见眼眶已然红了。一年多了,他从龙椅上那个男人身上重新感受到父爱了。

“老二!”

秦王朱樉闻言也精神一震,昂首出列,心中喜不自胜:“儿臣在!”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虽然老二不及他意,但精神状态是绝佳的,于是和声说道:“你随探查队出海吧,争取把土豆、红薯、玉米等种子都带回来。”

朱樉脸上的笑意戛然而止,虽说有着详细的规划,又收复了东海行省,有柴油机。但海上的风浪可不认人,不管你是秦王还是皇帝,一个浪统统打碎。

君不见多少渔人,葬身鱼腹中。

“父皇,儿臣不习水性,担不了此重任,望父皇另选大才.”

话还没说完,龙椅上立马喝止。

“闭嘴,要么下個月随探查队登船,要么咱立刻抽死你个蠢货!”

朱樉吓得脸色苍白,唯唯而退,印象中父皇还没对自己兄弟几个发过如此大的火

朱元璋喝退逆子后,接下来又安排了老三老五,老三进科学部,老五对药草之学感兴趣,干脆进了太医院,反正都要历练的,现在不趁着在眼皮子底下多抽几鞭,等去了封地就管不住了。

“接下来是土澳之事,那边按天幕的说法,靠近南纬30°,整个国土几乎都是沙漠,只有南边沿海地带能赖以生存,不过几无人烟,谁可为帅开疆拓土?”朱元璋冷静地开口说道,他需要的是极为忠诚又有行政能力的主帅,倒是有个人选,不过天德走不开啊.

之所以跨越这么远去开疆拓土,主要是为了地下的铜矿、铁矿.

也就是,朝廷要发行纸币了,而诚如天幕所说,纸币本无价值,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资源为其背书,比如金银,称之为金银本位。

比如一国信用,则.

中原腹地历来缺乏资源,况且各地的大建设,如电线、电话线、铁路等的铺设,都离不开铜、铁。

有了铜,有了纸币,才是接下来的“大明宝钞-石油”战略。

中亚那块地区的石油资源非常重要,但那是人家世代生存的土地,交易的成本显然比战争的成本低。连我大明百姓都不认的宝钞,人家怎么可能会认?

因此急需铜币为我大明宝钞背书。

在如今这个年代,铜矿还没有被大规模开采,因此以其作为纸币背书是够用的。

群臣除了中书省及六部尚书、侍郎提前得到过风声,其他人都是一脸懵逼.

“禀陛下,云南、贵州未收复,劳师远征是否.”

“西南芥藓之疾罢了。至于劳师远征,南洋诸国不足为患,此事已定。现在定的是主帅人选,诸卿可得为我大明,举贤不避亲呐.”

最终议来议去,还是落到了李文忠、汤和等人身上,李文忠挂帅,汤和、廖永忠等为将领。

朱元璋能信任的人不多,李文忠是其外甥,是事实上的自己人,因此众人都不意外。

而以廖永忠、汤和随徐达破京都生擒天皇、足利义满的功绩,都足以封公了。

但在他们之上的徐达就不好封了。

因此朱元璋与中书省议了几遍,最终决定破例给徐达封王,不过王位不世袭。汤和、廖永忠封公,两人也得到了一点消息,因此皆愿为国远征。

李文忠也愿远征,去见识那遥远的土澳,以及再南边的南极。

说是远征,其实就是占住无主之地.之后的事宜是要迁人过去搞大开发.

金陵城雨花台,有高僧讲法,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

洪武五年秋,大明收复云南、贵州等地。

洪武六年秋,秦王朱樉等人九死一生从美洲归来,顺利带回了红薯、土豆、玉米等粮食作物。如天幕所言,红薯喜湿热,宜种植南方。土豆喜冷,宜种植北方。

洪武七年夏,第一批红薯、土豆收获,震动金陵、南洋各国。相较之下,红薯自带甜味,实为不可多得的粮食,土豆虽然没味道,但实在管饱。

这一年大赦天下,皇帝陛下亲自劝耕、开垦荒地。

洪武九年,迁东南密乡五万户并一众囚犯到土澳,同年发行大明宝钞。

洪武十年,迁徙东海行省十万众打散归于大明各地,迁大明十几万众到东海行省.

同年,燕王朱棣出镇北美,数年间打下赫赫基业。

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改为内阁制。胡惟庸为第一任内阁首辅。

洪武十四年,大军北上灭建州女真、北元,逼得北元残部西逃。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偶然风寒,不过因为青霉素、大蒜素等各种药物研制成功,其病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一年,大明宝钞-石油战略达成,同年大明商船航遍世界各地,世人皆知东方有一神秘帝国-大明,无数商船从世界各地驶向那遍地黄金的东方

(本书完)

(本章完)


  (https://www.34xiaoshuo.com/xs/32100/115150.html)


1秒记住34小说网:www.34xiaosh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34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