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小说网 > 重生军工子弟 > 236 新技术带来的巨大风险与回报

236 新技术带来的巨大风险与回报


  “即使45000吨大压机,三年时间,都是非常紧张的。很多配套都得重新弄,有些设备得专门开发……”褚国荣说道。

  事情如何,依然得郑宇成自己拿主意。

  项目是404的,大部分投资都是由404来负担,如果郑宇成强行要搞65000吨,他们也是没有办法。

  郑宇成脸色难看,咬着牙不说话,只是看着沈鸿。

  他的眼神让沈鸿都有些不好意思,之前他确实欺骗了郑宇成,65000吨大压机的难度有多大,技术风险有多高,他比谁都清楚。

  国家需要这东西,政府却没钱投资,或者说,有些技术领域对资金的需求更迫切,所以,404表示出兴趣之后,他就有了心思。

  作为为国家主持设计制造了九大套成型设备的工业部长,他比谁都更希望国家能拥有如此尖端的制造力量。

  现在不得不说实话,总不能最后生产出来45000吨的大压机才告诉郑宇成事实,那样一来绝对不是好事儿。

  “沈部长,我们如果制造45000吨大压机,把握大吗?技术风险有多高?三年内是否真的可以完成制造?”谢凯定了定心神。

  他对沈鸿同样变得不信任了。

  之前他跟郑宇成两人,甚至整个基地管理委员会都因为形势一片大好而变得有些膨胀起来,不再去考虑技术难度,工业基础,考虑得最多的就是资金问题。

  总觉得只要有钱了,没有什么是用钱无法砸出来的。

  他们忽略了时间,忽略了技术开发过程的经验积累,更忽略了国内整体工业技术配套。

  贝斯发动机74年就已经引进回来,英国向中方转让生产斯贝的许可权和技术资料,提供全部的装配和零件图纸,工艺规程,以及各种技术规范和说明书与工装图纸,并派遣专家提供技术援助。

  然而,这一切不包括英国在设计发展贝斯发动机过程中的设计经验跟手稿,英国甚至拒绝派出任何一位发动机设计专家到中国接受咨询。

  英国人说得很清楚,他们可以出售设备,出售技术,就是不会出卖“脑袋”,使得国内用了十年,也没有全部消化完这套发动机的设计图纸,到现在为止,都没法完成国产化。

  作为过来人,谢凯清楚,贝斯发动机一直要等到2003年才通过国产化工程技术验收。

  消化一个设计,没有多少经验的中国,用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

  大压机这东西,复杂程度并不比发动机少多少。

  现在他担心的是国内是否有能力制造出来。

  别到时候他们把钱投进去了,各种项目设计出来等着大压机,最后告诉他们,大压机无法生产出来。

  “如果只挑战45000吨,技术难度并不是特别大,国内同样有着全套的技术;同时,这个过程中也是为65000吨的一些技术做论证。美国梅斯塔公司在1955年为美国铝业建造的4.5万吨的大压机,同样也是采取三梁四柱结构,不过结构笨重,刚性差,横梁扰度达到每米0.6毫米……我们必须得改进设计,用更先进的结构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设备的刚性……”褚国荣对着谢凯解释着。

  “如果不先弄一台3万吨的或者4.5万吨的大压机对这些改进技术进行验证,直接用于65000吨大压机,一旦技术不可靠,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沈鸿也开口说道。

  大压机的工作,国内最大的只有3万吨,生产的数量也不多,仅仅只有西南铝业一台。

  这是沈鸿亲自主持设计建造的,对于生产过程遇到的问题,他比谁都更清楚。

  五六十年代的技术,用于现在,不算落后,但是却对大压机的使用寿命有着莫大的影响。

  一台大压机设计使用寿命都是超过百年,如果结构出现问题,不仅没法工作,反而会造成一些严重后果。

  “我们这里面有美国的技术?”谢凯皱眉问道。

  “没有,不过我们的人曾经参观过他们的工厂,你应该清楚,设备结构能够很轻易就看出来……大压机的原理,谁都知道,可是如何实现,提高数万吨的工作压力,这就对设计经验以及建造基础提出了苛刻而又严厉的要求!”沈鸿说道。

  国外很多的重点设备,基本上连看都不让中国人看的。

  “在美国铝业公司里面,我们发现,他们的4.5万吨大压机重型铸造横梁巨大弹性变形跟结构偏转,对于锻造精度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使用寿命非常短,上下横梁每使用5万次就得报废,立柱跟液压缸更是只能使用2万次就报废……苏联的7.5万吨大压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非预应力结构,以螺栓固定多层超厚钢板形成整体框架,如此一来就能解决重型铸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金相组织粗大等缺陷……”

  沈鸿一连串的专业技术术语,让郑宇成更是发蒙。

  就连谢凯,对于这些,也仅仅只是勉强能够理解。

  “我们采用苏联的这种设计技术吗?没有参考,是否可以成功复制出来?”谢凯最担心的是这个。

  苏联的7.5万吨大压机,绝对不可能给其他国家的人看到。

  中国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没有希望看到的。

  “不,我们都是采用自己的特殊设计。放弃苏联的非预应力结构设计,这技术我们不清楚。华清大学这些年一直在研究钢丝缠绕预应力嵌合结构……”沈鸿对着谢凯说道。

  谢凯能听懂他的专业介绍,这让他很是欣慰。

  他在介绍的时候,也是盯着谢凯的表情的,这并不像是不懂装懂。

  “这种技术研究出来了?”谢凯变得有些惊喜起来。

  国产八万吨大压机,最核心的技术就是这种。

  不是说九十年代才研究出来?

  如果这种技术搞出来了,他们的大压机无论是锻造精度,还是生产效率,都会远比同类型的高很多。

  那是属于真正的新技术。

  “目前只有理论研究,模型试验虽然也取得了成功,只有生产出产品,才能最终验证技术的可靠性。”沈鸿看着谢凯,严肃地说道。

  潜台词很明显,这种技术,他们也不能保证。

  采用新技术,风险性肯定会高很多。

  “我就想知道,三年内,是否真的能把这东西整出来。”郑宇成这一次被打击的非常严重。

  原本是指望着有了65000吨大压机,就可以搞更多先进的项目。

  “可以!”沈鸿咬牙说道,“这是我们根据目前现有基础做出的综合评估,同时,也是最快可以制造出来的时间。”

  “风险多大?成功的几率多少?如果这种技术失败,备用方案是什么?”谢凯比郑宇成清楚,他不关心什么时候能制造出来,更关心的是,技术可靠程度达到了多高。

  “你对大压机了解的很清楚?”谢凯提出的问题专业程度,是沈鸿跟褚国荣都没想到的。

  “原理我知道,不过具体技术细节就不清楚了。”谢凯说道。“我们手中有全套国家下马项目的具体技术资料……”

  为了避免引起怀疑,他解释了一句。

  如此一来,让两人眼神中的惊奇就更甚了。

  “在华清大学,我们通过超级计算机进行了多次有限元分析,以1:10的比例制造了一台4500吨的全金属模型,以电测法等手段为主,对各种载荷工况下机架、横梁等结构件以及重要零件进行强度、刚度等测试,并与超级计算机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最终确定主体结构……”褚国荣介绍着。

  “国内现在开始采用有限元分析了?”谢凯以前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东西。

  国内什么时候开始采用前沿技术,都是属于保密的。

  华清大学在他们的大压机项目上采用有限元分析,如此一来,会让结构可靠很多。

  “一直都在使用,不过以前超级计算机性能不好,计算结果很慢。”沈鸿说道,“国内航天领域一直都在用,否则我们的研发成本不会远比国外低。就连运十团队,也都是利用有限元分析,才能清楚他们飞机的安全飞行时间……”

  沈鸿的话,让谢凯明白,国内没有他们想象那么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差。

  解决问题的手段,就那么一些,国外在用,国内同样也是没少。

  “这样说来,成功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郑宇成听不明白,但是却能判断他们的意思。

  “如果是采用大铸件结构,我们可以保证100%成功。不过加工精度差,最终也没法再向6.5万吨大压机发起冲击,这种传统的技术用到6.5万吨大压机上,使用寿命不会超过十年……同时,精度差的几乎没有什么大的作用,维护成本也将会非常高……”沈鸿耐心地解释着。

  要想对65000吨大压机发起冲击,就必须得采用新的技术设计。

  如何选择,这得看郑宇成跟谢凯。

  他们要用传统结构来搞出45000吨大压机,以后再搞65000吨大压机,难度不会有所降低。

  


  (https://www.34xiaoshuo.com/xs/9122/391137746.html)


1秒记住34小说网:www.34xiaosh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34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