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7章 京城暗涌
京城,自从大明定都于此,这里的暗流涌动不止。
山竹滩大捷让到京城疯狂一时,《顺天日报》的销量更是创下了销售新高,相关话题占据京城第一话题榜长达一月之久。
只是事情终究会过去,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归于平静。
林晧然作为山竹滩的最大功臣,却是知道过于高调对自己和边事都不利,故而亦是有意拖延返回京城的时间。
黄台吉部原本就憋着一肚子火气,在看到最器重的四儿子哈木把都儿迟迟没有归来,亲自率领一支数万骑兵流窜于宣府和大同,一副想要再度进犯宣府或大同的架势。
面对着这个阵仗,林晧然顺理成章地接任了宣大总督的差事,亲自坐镇于大同和宣府总揽全局。
朝廷方面对此亦很是重视,却是不敢再提议由杨博或赵炳然过来取代林晧然,而是尽量配合着林晧然的要求。哪怕是当朝首辅徐阶,这个时候亦是不敢设置阻碍。
大同总兵孙吴是世袭千户出身,虽然没有立下什么像显赫的战功,但凭着他做事谨慎,倒没有犯下什么大错,一度被杨博推崇为九边最有才能总兵。
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位在杨博当政时期得到重用的孙吴迎来了至暗时刻,被迫让出了大同总兵的位置。
林晧然从来都不是一个拖泥带水的人,虽然大同总兵孙吴并没有犯什么过错,在防守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还是选择毫不留情地将人拿下,改而将他视为驱除北虏最佳人选的石华山推了上去。
如果在早前,他如此重用石华山,恐怕会遭到杨博等人的极力反对,甚至徐阶都会站出来阻拦。
只是经过了山竹滩大捷,加上石华山在山竹滩大捷所立下的赫赫战功,而今又面临着蒙古骑兵的威胁,却是没有人敢站出来异议。
虽然林晧然将石华山推到大同总兵的位置上,不可能让到大同军一下子脱胎换骨,但亦是有着很大的改变,对蒙古骑兵的进犯表现得更加积极了。
黄台吉的几次小试探都被大同军或宣府军打了回去,甚至是让到这些骑兵是有来无回。
黄台吉看到林晧然一直坐镇于宣大两镇,加之确认哈木把都儿并没有落到大明朝廷手里,而派遣寻找哈木把都儿的骑兵一无所获,最终再度返回大草原了。
黄台吉的这个举动,虽然没有再给林晧然增添赫赫战功,但亦是让到林晧然理所当然地继续坐镇于九边。
待到巡察九边返回京城之时,山竹滩大捷的事情已经很少人再提起,京城的百姓则是开始忙于准备迎接中秋佳节。
在回到京城后,林晧然跟着以往那般,亦是重新开始京城官场三点一线般的生活。
得益于显赫的战功,加上嘉靖当初对杨博等人的严厉警示,已经没有人敢对兵部衙门的事务指手画脚,兵部衙门沦为林晧然的一言堂。
这一次,最为憋屈的无疑是兵部左侍郎赵炳然。
赵炳然被调回本部的初衷是制衡林晧然,只是现在他别说要制衡林晧然,自身的生存都存在问题,兵部衙门上下都不太待见这位兵部左侍郎,甚至他的去留都在林晧然的一句话间。
林晧然亦是拿出一贯强硬的部堂作风,在第一天的点卯会议上则是开诚布公地道:“今大明外夷虎视,内贼狼心,一旦内外有变,则生民受累,朝廷动荡。林某蒙主之恩,代为执掌兵事,固不敢有负圣思,有愧于万民。”
“兵事之重,重在九边,户部太仓每年拨付银两数百万之巨,粟米不计其数,然北虏之害仍如悬剑于顶。今当务之急,以刷新政治,扭转边事颓势。”
“边事实则兵事也,兵事贵乎军心。何为军心?在无后顾之忧,在衣食用度皆有足额,在朝廷赏罚分明。”
兵部衙门二堂显得很安静,只有林晧然一个人侃侃而谈,而堂下和院中的兵部官吏无不认真地倾听,不少官吏更是听得热血上涌。
不管是前任兵部尚书杨博,还是更早前的兵部尚书许伦,他们都是着眼于如何掌握培植亲信,只有这位林阁老如此清晰地抛出了他治理兵部的理念。
都是兵部的老人,虽然他们没有治理兵部的才能,但听到林晧然所抛出的理念,深知这才是真正的谋国之策。
亦是无怪乎,越来越多的士子对不作为的徐阶不待见,而是将希望寄托在这位天纵奇才的林阁老身上。
哪怕是一心想要取代林晧然的赵炳然,在听到这一番论调之后,亦是不由得暗暗地轻叹了一口气。
本以为凭一己之力平息东南倭事的胡宗宪就已经很厉害了,但发现这位林阁老的军事才能已然是位于胡宗宪之上,只要不是遭到****,北虏的顽疾或许在他手里得到彻底解决。
林晧然将众官吏的反应看在眼里,便是继续侃侃而谈地道:“咱们在京城任职,并不能体会边军之苦,哪怕前往九边亦不过遭受三五日的日晒雨淋!然兵部权重,咱们对边军将士要多加优待,不仅要礼侍每一位将士,而且要做到公平公正。只有九边将士用命,方能保证北疆无恙,方能驱逐鞑虏于国外!”
“下官谨遵阁老教诲!”众官员交换了一下眼色,当即恭恭敬敬地拱手回应道。
林晧然一直认同这么一句话:“下面的人不怕上司严苛,就怕上司没有态度,从而让他们无所适从”。
林晧然的主要意图是将自己有态度传达下去,至于下面的官吏是阳奉阴违还是遵照而行,接下来直接剔除一帮阳奉阴违的即可。
林晧然在抛出态度后,便是开始布置各司的任务。
大明九边多用客军,从内地征收一些能战将士填充九边,从而加强九边的兵力。
只是林晧然对此并不以为然,始终认为:兵在精而不在多。
由于缺乏战事的历练,地方上很多卫所将士早已经变成一个个油兵子。昔日的南京振武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别说让他们浴血奋战,这不出现反噬都是很幸运的事情。
关于客军的问题,林晧然有跟石华山等将士交流,特别是万全左卫指挥使张培东对一些客军是恨得咬牙切齿。
有鉴于此,林晧然有意重新筛理客军,将一群兵油子踢回原籍。他同时在宣府试行募兵制,组建一支万全骑兵营。
如果采用消极的防守,自然是修城和筑台即可。只要花费大笔银两修筑边墙和御敌台,那么整个北边的防御体系会大大增强,一旦加上重炮辅助,甚至都不会出现太多战事。
只是林晧然比谁都清楚大明的财政问题。徐阶上台之后,跟严嵩实则是同样的做法,承天宫殿和道家建筑根本没有停下。
由于大量的银子临时拨付紧急修建紫宸新宫,为了填补九边军费的空缺,户部则是采用了加征赋税的方式解决这个财政缺口。
林晧然对于这种做法,自然是有心无力,只是他现在管理兵部衙门,那就要将手里的事务做到最好。
他深知一昧地防守只会让到大明财政变得越来越糟糕,向百姓加征赋税会越来越频繁,最终大明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破产百姓。
如果他一心只求富贵荣华,那么并不需要做太多改变,大明百姓的忍容度还是有几十年。
只是他如今的心态改变了很多,并没有忘记岳时的临终之愿,故并不打算跟徐阶之流为伍,却是决定推动北边骑兵的建设。
林晧然虽然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看到这个事情遭到徐阶的阻碍,心里还是不由得感到一阵失望。
徐阶以财政为由,显得理直气壮地将事情进行了拖延,而这一拖便直接拖到了九月。
九月的京城,太液池的湖水透着几分凉意,岛上的树木由绿转红、转黄,远远看过去平添了几分色彩。
无逸殿,首辅值房,檀香袅袅而起。
身穿蟒袍的徐阶坐在案前,正在专注地处理着两京十三省的奏疏,很享受这里手握天下权的感觉。
自从扳倒严嵩至今,他已经出任大明首辅四年多的时间,亦是品尝至高权力长达四年之久。
这些年来,他对严党的几番清洗,特别是将严世蕃推上断头台,让到他不仅出了一口恶气,更是将自己人的陆续安排到重要的岗位上。
不过觊觎首辅宝座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前有不自量力的袁炜,后有不知死活的吴山,而今仍然面临着一个极不安分的林晧然。
好在,林晧然是陷于年纪和资历的泥潭,对他这位首辅并不存在直接威胁,而郭朴身上还背负着“匿丧不举”的嫌疑。
只是让他心里有些许惋惜,原本生得一张麻子脸的严讷是一个很理想的次辅,但人算不如天算。前几天一个丧事从南直隶传来,严讷只好回乡守制,而今的次辅则成了自己所提携的李春芳。
虽然失去了严讷这个助力,令到内阁陷入两对两的新局面,但他却是有信心继续压制住郭朴和林晧然,这个朝堂仍然是以他徐阶为尊。
徐阶想到现在病重的皇上是越来越不理会朝堂政务,嘴角不由得微微地上扬,便是翻开了刑部所呈上来的奏疏。
刑部掌管天下的刑狱案件,只是刑部的审判结果需要上呈,只有皇上批红才能正式执行。
每当遇到这种案子,他通常都会打起几分精神,因为这里内含乾坤,亦是他能够牢牢掌握朝堂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无完人,昔日的工部尚书兼吏部左侍郎董份亦不过是一个贪婪之徒,而很多官员自身都是或多或少做了恶事,而今他看到“出事”的官员竟然是南京通政司参议林润。
事因这位参议大人的家奴林大牛气愤一个陈四的村民强夺林家之田,故而拿起一把锄头追赶陈四,陈四惊慌夺路不幸坠亡,故而判处林大牛徒期一年。
徐阶自然知道这个事情不可能这般简单,一个村民又怎么有胆子强夺朝廷官员的田产,但看到黄光升有意庇护自己的同乡,亦是乐意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接让到这个案子含糊过去。
跟着当年严嵩偷偷将杨继盛的名字添到白莲教的成员名单上的行径,他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什么,自己不过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个朝堂而已。
他将这份票拟完毕,当即在书桌的暗格上抽出一个本子,在上面将这个不起眼的事情给记录下来。
从林润上疏宗藩禄米为自己的声名造势,再到巧妙地给严世蕃扣上“朝廷无如我富”的帽子而置严家于死地,这一位无疑是一个很是精明的政客,是一个值得栽培的棋子。
当然,林润只是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由临川知县到现在的正五品南京通政司参议实在有些快,还需要缓一些时间再提拔。
徐阶将这个事情默默地记录下来,看到本子记录着密密麻麻的证据,心里不由得一阵得意。
有了这些东西,哪怕他将来下野了,只要他在松江老家修书一封,相关的官员定会保他平安无事。
徐阶将本子放回暗格中,而后又是继续票拟着刑部送上来的奏疏。
只是看到最后一份刑部的奏疏竟然是事关山西商人常祝等商人走私蒙古的案子,脸上不由得露出了凝重之色。
虽然林晧然对军需案确实是留了手,只是他从北边归来之后,却是将矛头指向了山西商会副会长常祝等几个山西商人涉嫌向蒙古走私。
这个案子其实并不大,甚至向蒙古走私早已经是公开的私密,这是山西商人仅次于淮盐的创收来源。
只是连严嵩都没有理会的事情,偏偏到了林晧然这里,却是突然间不顾得罪九边高层将领和杨博,已然是要将走私的事情推到了风头浪尘上。
徐阶翻到最后,当看到上面刑部的结论陈词,嘴角不由得微微地上扬。
鉴于是当朝阁老林晧然直接发难,哪怕吏部尚书杨博是晋商的靠山,刑部亦不可能敷衍了事。
只是刑部尚书黄光升跟杨博是同年好友,双方一直往来密切,而今案子落到刑部衙门,黄光升自然是会偏袒于杨博。
好在晋商行事素来谨慎,且有边军将领打掩护。虽然有所谓的人证,但根本无法人赃并获。
像常祝在山西老家被逮捕,而梁大发在万全右卫城的酒楼,其他两个商人都是在自己家里,都是远远没有达到人脏并获的条件。
若是他这位首辅要彻查这个案子,自然是要常祝等人严刑逼宫,但面对拿不出铁证的林晧然,这个案子自然是注定在刑部衙门走一个流程。
事情果然如他所料那般,刑部尚书黄光升故意审查了半个月,而今以证据不足呈交到他这里。
徐阶自然是偏帮于自己的盟友杨博,加上他家的一大批松江棉布正是经手山西商人送到塞外,当即便同意了刑部的判处结果。
“子维,你亲自送到万寿宫吧!”
徐阶将张四维叫了进来,显得淡淡地吩咐道。
虽然这些票拟有些草率,但当今皇上一直沉迷于修道,而今更是卧病在床,自然不会理会这种小事。这些奏疏送到万寿宫,亦不过是走了流程,一切都会按照他的意志而执行。
奏疏刚刚送走,林晧然便从外面直接走了进来,显得一本正经地询问道:“元辅大人,下官刚刚听闻刑部已经将常祝等人的走私案结案了,此事可真?”
(https://www.34xiaoshuo.com/xs/9650/636221111.html)
1秒记住34小说网:www.34xiaosh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34xiaoshuo.com